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等奖(30)|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最新动态
一等奖(30)|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2025-01-1632

收录于话题

#科学技术奖

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荣誉表彰

『 第三十四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30) 』



本期项目简介


1

获奖项目名称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壳分析理论及工程应用


2

主要完成单位

天津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城建大学、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


3

主要完成人

严加宝、王涛、吕杨、丁阳、张锡治、于海申、刘桂东、孙运轮、刘青峰、王成、亢二聪、王啸霆、王哲、章少华、钱生泽





项目背景

近年来,高性能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凭借高性能、易装配、建造工期短等优势,在高层建筑、核电设施、桥梁工程、沉管隧道及防护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大量应用。然而,相较于传统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存在三方面理论与技术挑战:钢板与混凝土界面协同作用机理不明确;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壳复杂受力机理难解析;组合墙抗震、抗冲击分析理论不完善。上述问题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带来巨大的技术挑战,发展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复杂工况下的新型连接体系、力学性能基础理论和防灾减灾设计理论等,已成为一项必要又极具挑战的科学与技术难题。


创新成果


01

提出了J型钩、增强槽钢及对拉栓钉等钢板-混凝土界面新型连接体系,显著提升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壳界面连接性能,建立了新型连接件抗剪、抗拉、抗复合拉剪、及严酷低温环境下连接件抗剪与抗拉性能理论模型及设计方法。


02

系统研究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面外弯剪、面内压剪以及组合壳面外受冲剪性能,深入揭示了上述复杂受力状态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壳的失效机理,建立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壳复杂受力理论分析模型及设计方法。


03

提出了单钢板剪力墙复杂受力理论模型、抗震设计方法及关键建造技术,系统研究了采用J型钩、增强槽钢连接件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的抗震、抗冲击性能,深入揭示了其作用机理,发展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抗震、抗冲击理论分析模型及设计方法。


推广应用

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山东石岛湾600MW气冷堆核电站、天津滨海新区天气雷达塔等十余项重要工程中。在学术与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52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认证省级工法2项,并参编行业标准1部。项目成果推动了超高层建筑、核电工程等领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图1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图2 山东石岛湾600MW气冷堆核电站

图3 天津滨海新区气象雷达塔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3号),每年评审一次。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提名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多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有4个年度的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奖励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做好《社会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报告》和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钢结构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系人: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