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等奖(17)|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最新动态
一等奖(17)|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2024-12-2537

收录于话题

#科学技术奖

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荣誉表彰

『 第二十一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17) 』



本期项目简介


1

获奖项目名称

腐蚀环境既有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2

主要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

主要完成人

王友德、王皓、徐善华、宗亮、张宗星、刘超、董振平、郑云、刘晓刚、秦广冲、张华、聂彪、任松波、周晓东、张海江





项目背景

我国区域环境复杂,破坏性地震频发,既有钢结构工程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必然面对腐蚀环境和地震作用的双重威胁。锈蚀损伤导致既有钢结构抗震性能退化,加剧倒塌风险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a)海上平台

(b)高炉框架

(c)输电塔

图1 腐蚀环境下典型钢结构工程锈蚀状况


创新成果


项目组在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等7项国家级项目和4项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聚焦既有钢结构锈蚀检测与评价、抗震性能退化机理与评估等关键问题,围绕腐蚀环境既有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1


提出了典型环境下钢结构模拟腐蚀试验方法,建立了既有钢结构锈蚀程度多维表征参数体系与评价方法,提出了既有钢结构锈蚀特征随机表征模型和映射重建方法。


图2 锈蚀表面多尺度映射重建方法


创新成果2


揭示了锈蚀损伤对钢材/焊缝连接滞回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塑性铰区锈蚀板件循环拉压屈曲等效本构模型,提出了锈蚀钢构件/节点抗震性能退化规律与概率恢复力模型。


图3 锈蚀钢结构多尺度数值分析方法


创新成果3


揭示了锈蚀损伤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创建了锈蚀钢结构抗震性能“三层次-两阶段”评估框架,提出了锈蚀钢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指标限值,建立了基于概率能力谱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的锈蚀钢结构抗震可靠性评估方法。


图4 锈蚀钢结构抗震性能“三层次-两阶段”评估框架


推广应用

本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有色、电力、煤化工等行业的钢结构耐久性与抗震性能评估,成功解决了多项在高温、高湿、强腐蚀环境下的工业建筑钢结构性能评估、运维管理及增产改造问题,延长了结构使用寿命5~10年。此外,成果也成功推广至民用建筑、高铁、体育设施和军事设施等领域,完成了十余项大跨复杂钢结构在高温、潮湿环境下的服役环境监测、耐久性评估与维护、抗震性能与可靠性鉴定等工作,显著提升了钢结构的服役性能。自2011年以来,研究成果已被百余项工程采用,有效保障了我国工业、交通运输、文化体育和军事等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3号),每年评审一次。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提名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多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有4个年度的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奖励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做好《社会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报告》和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钢结构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系人: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