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等奖(9)|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最新动态
一等奖(9)|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2024-12-1167

收录于话题

#科学技术奖

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荣誉表彰

『 第十三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9) 』



本期项目简介


1

获奖项目名称

强腐蚀大面域浅水条件光伏支承结构防护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

主要完成单位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华电海晶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3

主要完成人

刘学武、李晓刚、丛建鸥、周云山、赵健、张鹏远、王浤宇、李众、孙建桥、宋广会、姜海权、张瑶、胡晓春、詹鹏、慈鹏





项目背景

我国沿海地区设有大量的晒盐池,在盐池上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形成“盐光互补”模式即“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晒盐、水下水产养殖”的独特立体循环生态模式,是一种“绿色能源+特色盐业+高效渔业+舒适旅游+悠闲生活+健康休闲”新型产业和新能源有机结合的新业态。成果依托天津华电海晶10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展技术研究及应用。

天津华电海晶10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西南部,项目所在地的平均水平总辐射为1428.0kWh/m2;Rw为0.37,光资源稳定度等级属于B类“稳定”;RD为0.46,光资源直射比等级属于C类“中”。适合建设光伏电站,并且宜采用晶硅电池的光伏组件。


创新成果


项目组从海滨强腐蚀环境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以及水上光伏电站建设和运维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角度出发,揭示了强腐蚀环境下钢结构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提出了强腐蚀环境光伏电站支承结构及电气设备防护关键技术,发明了盐池环境浅水条件光伏电站零吃水漂浮式施工装备,开发了强腐蚀环境光伏电站钢结构腐蚀大数据智能监测系统,研制了在运行光伏电站钢结构防腐涂层修复的新型涂料。最终形成了“盐光互补”项目光伏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化的可靠解决方案,首次实现了高盐高卤强腐蚀浅水条件大面域大规模光伏电站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


推广应用

本科研项目成果在天津华电海晶1000MW“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海南华电儋州100MW农光互补项目、山东华电莱州土山一期600MW光伏等项目示范应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创新成果的应用,解决了海滨盐池环境光优系统的防腐问题,提高了浅水域水面施工、安装的整体效率,所有光伏方阵均安全、高效的完成了建设任务,并为项目运行维护阶段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防腐措施,从多方面综合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3号),每年评审一次。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提名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多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有4个年度的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奖励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做好《社会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报告》和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钢结构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系人: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