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永礼,孟庆坤,陈超,华旭刚,陈政清
单位: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旭刚
华旭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教授。现为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桥梁风致振动与减振控制、海上风力机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成果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洞庭湖悬索桥、鹦鹉洲大桥、菩提岛海上风电场、珠海璧青湾海上风电场等40余项大型工程。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2),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5),以及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2)、中国钢结构协会特等奖(排1)等。
邮箱:cexghua@hnu.edu.cn
卷
首
语
台风“摩羯”袭击下海南文昌发生多台风力机倒塌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团队于9.12-14日进行了灾后现场调研,主要包括海南省文昌市某风电场及两座大跨度桥梁。根据调研资料及网上收集的资料,对风力机的倒塌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风力机台风防控的若干建议。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若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风力机倒塌事故概况
台风“摩羯”于2024年9月1日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日在菲律宾东北部奥罗拉省卡西古兰市登陆,后进入我国南海海域,9月6日16时许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台风“摩羯”行进过程中,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2 m/s),中心最低气压915百帕,为超强台风[1]。据媒体报道,台风“摩羯”是继2014年“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最强秋台风。该台风的主要特点是路径稳定、快速加强、超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长、结构对称紧凑、破坏力极大。图1展示了台风的形成及移动路径。其行进过程中,造成了台风登陆区的交通、电力、通信和饮水等基础设施中断,大量的农田、房屋及树木倒塌损毁,以及人员伤亡,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其中导致海南省文昌市某风电场的多台风机倒塌,发生事故的风机塔筒被拦腰折断。图2是海南省台风经过区域所导致的风灾情况。
图1 台风“摩羯”形成及登陆路径
(a)电线杆倾倒
(b)树木倒塌
(c)光伏板破坏
(d)新东大桥人行道栏杆毁坏
(e)清澜大桥灯具倒塌
(f)清澜大桥阻尼器支撑架损坏
图3是台风作用下海南省某风电场风力机倒塌现场情况(部分图片引自网络)。通过整体观察风电场风力机的倒塌姿态和方向,发现风力机均朝向岸边倒塌,与周围树木的倾倒方向基本一致,倒塌后塔筒多呈三段式折断状态,上部的机组和叶片坠落后破损十分严重,接近碎片状。
(a)风电场风力机整体倒塌情况[2]
(b)塔筒发生三段式倒塌模式[2]
(c)塔筒倒塌部位破坏模式
(d)塔筒及周围树木倒塌方向
(e)塔筒断口形状及叶片坠毁破坏情况
(f)灾后现场清理
图3 台风作用下海南省文昌市某风电场风力机倒塌现场情况
风力机塔筒倒塌机理分析
风力机的倒塌与风荷载的大小、结构的屈曲模式相关。由图3中风力机塔筒的倒塌模式,可以推测台风作用下风力机塔筒发生了局部屈曲引发的风力机整体倒塌。
1)风力机荷载分析
台风作用下风力机塔筒主要受风荷载和上部风轮和机舱的重力作用(G),如图4所示。台风经过时风速很高,因而塔筒的风荷载(FTower)也非常大,在停机顺桨状态下塔筒的风荷载甚至大于上部风轮的风荷载(FRotor)。对于非平稳风荷载,特别是突加风荷载,结构的振动会产生较大的惯性力,从而使得塔筒的整体内力进一步放大。另外,风偏角,即风轮平面法线与风速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也是影响风力机风荷载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6 极端风浪联合作用下船撞后海上漂浮式风力机的结构损伤及屈曲倒塌模式
图7 船撞作用海上漂浮式风力机塔筒局部屈曲形成过程
图8 台风作用下风力机失稳倒塌过程
总结
(1)通过气象预报,及时关注台风的强度和移动路径变化,提前做好抗台风策略;
(2)在台风来临前,全面检查风力机的健康状况,及时修复潜在故障;在台风过境期间,需提供备用电源,确保风力机伺服控制系统能正常工作以调整风力机的受力状态,从而使其在极端天气下结构及机组安全;
(3)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合理选择最佳施工期,避免风力机处于最不利抗台风状态;
(4)针对施工和运营两个阶段,需分别进行抗台风设计和验算,对结构薄弱部位要进行加强设计;
(5)结合环境及结构状态监测与SCADA数据,加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下风力机塔筒失效机制及韧性提升技术研究。
致谢
左太辉博士、王超群博士参与了本次调研,学院贺拥军教授、刘艳芝副教授、孙瑶教授对钢结构稳定问题进行讨论,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 http://typhoon.nmc.cn/web.html
[2] https://mp.weixin.qq.com/s/hZwA08Abfn5biG-_nXZ5-g. (微信公众号:风电世界)
[3] IEC 61400-1:2019(E).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part 1: design requirements. Standard, Geneva, CH,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2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DNVGL. DNVGL-RP-C202, 2019. Buckling Strength of Shells. DNVGL-RP-C202. GWEC, 2022. Global Offshore Wind Report 2022.
[6] Mandal P, Calladine C R. Buckling of thin cylindrical shell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00, 37(33): 4509-4525.
[7] Houliara S, Karamanos S A. Buckling of thin-walled long steel cylinders subjected to bending[J]. 2011.
[8] Ren Y, Meng Q, Chen C, et al. Dynamic behavior and damage analysis of a spar-type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 under ship collision[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2, 272: 114815.
[9] Meng Q, Hua X, Chen C, et al. Analytical study on the aerodynamic and hydrodynamic damping of the platform in an operating spar-type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J]. Renewable Energy, 2022, 198: 772-788.
重要声明:本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团队意见,不代表中国钢结构协会观点。未经原作者许可,禁止在商业场合或用于任何盈利目的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