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7月资讯|聚焦行业动态,共探发展新程
最新动态
7月资讯|聚焦行业动态,共探发展新程
2025-07-312

2025

服务国家

服务社会

服务群众

服务行业


2025年7月行业资讯已生成

点击查看

WELCOME!

7月资讯

在钢结构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

行业的发展成就宛如璀璨星辰

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

每一次都见证了成长与坚韧

为凝聚行业智慧,把握发展脉搏

中国钢结构协会将汇总每月大事

记录过往成就,启迪未来发展

协会

资讯

图1:全体与会人员在鸿路钢构集团交流座谈

▲ 协会秘书处及分会主要工作回顾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协会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7月23-25日,协会党支部与安徽省钢结构协会党支部、鸿路钢构集团党委联合组织 “弘扬大别山精神 筑就钢构中国梦” 党建活动。


增进业交流合作,协会与多家机构、兄弟协会、会员企业互访

7月3日,巴西矿冶、中信金属到访协会,交流钢结构行业调研报告,商讨下一步合作内容。

7月3日,津西钢铁到访协会,交流钢铁及钢结构信息,探讨结构钢应用推广事项。

▲凝聚行业力量,服务会员企业

7月份协会新入会单位共计 家。

广联钢建筑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杭萧钢构(洛阳)有限公司

中擎天(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威华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奥格钢构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扬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延安思格普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科技

创新

图2:中国钢结构协会团体标准审查会

▲科技成果评价

6月27日,协会组织召开“基于自主BIM的钢结构数字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6月27日,协会组织召开“大跨屋盖结构抗风雪理论、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同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6月29日,协会组织召开“超高层斜向旋转密柱外框架体系安装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宏达建筑有限公司、中建科工(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6月29日,协会组织召开“大跨度桁架微振厂房屋盖高精度累计滑移施工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中建科工(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6月30日,协会组织“地震-爆炸链生作用下建筑结构抗灾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日,协会组织“大节段钢桁梁数字拼装及检测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日,协会组织“9m浇筑节段新型智能液压爬模”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旺科模板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日,协会组织“高陡边坡多级多序同步施工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设计分公司、中铁大桥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日,协会组织“洞桩法车站狭小空问盾构移出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日,协会组织“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深圳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3日,协会组织“大型复杂钢桥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3日,协会组织“大型会展建筑复杂钢结构精益建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5日,协会组织“复合材料(FRP)提升复杂环境下钢结构性能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6日,协会组织“安罗黄河大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6日,协会组织“大型轨道交通枢纽异形空间结构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6日,协会组织“拉索半精细化分析方法与大型索承结构性态控制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7日,协会组织“数字赋能的大跨钢桥服役状态实时诊断与智能管养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9日,协会组织“跨海超宽分体式钢箱梁制造安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9日,协会组织“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高精建造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0日,协会组织“大跨径钢结构缆索承重桥梁韧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东南大学、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完成。

7月10日,协会组织“复杂水文地质钢围堰分析理论与施工综合控制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浙大城市学院、金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淮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1日,协会组织“大跨度索杆预应力空间结构形态研究和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浙江树人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1日,协会组织“复杂曲面不锈钢建筑表皮结构一体化智能建造技术研究与实践”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清华大学、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控股有限公司、陕西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1日,协会组织“型钢混凝土及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抗火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山东建筑大学、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2日,协会组织“螺栓球空间网格结构智能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江苏恒久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2日,协会组织“基于倒塌极限状态的钢结构抗火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烟台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2日,协会组织“铝合金结构不锈钢环槽铆钉连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3日,协会组织“大跨度散料贮仓网壳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材(合肥)钢构科技有限公司、格锐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3日,协会组织“受限环境下钢结构屋盖非原位安装和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材(合肥)钢构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3日,协会组织“铁基形状记忆合金主动加固钢桥疲劳裂纹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江苏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4日,协会组织“含钢结构腐蚀环境智能诊断与锈蚀病害预防性维护”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江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港湾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4日,协会组织“钢木组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智能建造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重庆大学、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5日,协会组织“纤维复合钢筋钢管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5日,协会组织“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法兰节点静力承载性能研究”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6日,协会批准《景观与雕塑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技术标准》为中国钢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编号为T/CSCS 069-2025,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并委托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7月16日,协会组织“钢结构加工制作阶段碳排放监测研讨会”,讨论钢结构制造碳排放相关事宜。

7月16日,协会组织“高性能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体系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山东建筑大学、经典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交通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6日,协会组织“超百米高度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厂房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6日,协会组织“高层建筑外框斜交网格-吊挂结构体系高效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7日,协会组织“大跨度非对称钢拱桥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安徽省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7日,协会组织“部分填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消能减震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西安工业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7日,协会组织“复杂空间金属屋面数字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大学、长安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8日,协会批准《高气压反循环钻杆和接头》为中国钢结构协会团体标准,编号为T/CSCS 070-2025,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并委托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7月18日,协会组织“结构钢材循环软硬化理论和高性能钢结构低碳应用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8日,协会组织“新型铝合金空间结构体系及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9日,协会组织“悬索桥缆梁鞍索耐久性设计与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19日,协会组织“复杂空间异形钢拱桥建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20日,协会组织“低重力模拟试验平台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北京建工海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20日,协会组织“抗强风雨金属屋面系统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东方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21日,协会组织“现代仿古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21日,协会组织“钢-混凝土复杂综合体结构地震灾变机理与性能提升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21日,协会组织“运营中的超高层建筑拆除和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金隅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7月22日,协会组织“钢结构数据中心集成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科工(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团体标准

6月28-29日,参加团体标准《钢结构建造质量控制标准》及 ISO 17607 系列标准转化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会。

7月21日,协会组织召开了团体标准《铁路桥梁减隔震装置用高阻尼高强度钢板》送审稿审查会。审查专家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审查。

行业

相关

迪拜COMO超高层项目特厚钢板焊接技术突破:中建钢构在迪拜317米超高层公寓项目中,完成120mm特厚钢板(欧标S460材质)的焊接,通过精准控制预热、层间温度及焊后热处理,实现一次焊接合格率100%。  

突破常规40mm钢板焊接极限,为超高层建筑大荷载节点施工提供新标准,彰显中国制造在海外高端市场的技术实力。

塞尔维亚新萨瓦河大桥“实体+虚拟”双预拼技术中建钢构江苏公司在塞尔维亚桥梁建设中,创新采用全站仪与激光跟踪仪进行毫米级坐标测量,结合BIM模型空间拟合实现虚拟预拼装,将构件生产周期缩短15天,精度提升45%。

推动钢桥智能制造标准化,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提供高效、低误差的施工范式。

钢-UHPC组合梁在千米级桥梁首次应用:观音寺长江大桥(主跨1160米)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钢-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桥面减重30%以上,抗疲劳性能显著提升,攻克大跨度桥梁材料瓶颈。   

材料创新突破千米级桥梁跨度限制,助力低碳轻量化结构发展。

北京中轴线项目钢结构减震创新: 北京城建十六公司在中轴线申遗工程中,利用钢混转换结构平衡古建风貌与现代功能,创新植入减震垫消除地铁振动噪声,实现“形神兼备”保护。

为历史城区更新提供钢结构协同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样板。

第五届钢结构防护技术交流会召开: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主办产业融合交流会,聚焦绿色防护与智能建造,47场报告覆盖海洋工程防腐、耐火新材料等前沿方向。

凝聚产学研共识,推动防护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加速行业绿色转型。

2025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05亿吨,钢结构加工量为10900万吨,连续三年突破1亿吨,占粗钢产量的10.84%。参与调研企业2024年钢结构加工总量排名前五的省市依次为: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和湖北。从企业规模类型分析,2024年钢结构加工行业“大象军团”与“蚂蚁雄兵”共生的产业生态初现雏形,头部企业主导产业链整合,中小企业则可在专业化、定制化赛道上构建差异化发展优势。

权威数据指引行业投资与创新方向,凸显我国钢结构市场潜力。

二十二冶全装配式钢结构研发楼: 采用钢混组合体系3.0,集成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与智能微电网,建筑固废利用率超40%,全生命周期碳减排40%,实现“七恒生态”健康环控。  

从材料再生到能源自给,定义了工业化建造与零碳运营的标杆模式。


2

0

2

5

愿望清单

请您扫码填写需求和期待!

(

新的一月

再接再厉

)

wish we all have a bright future!!



本期阅读引导:

协会资讯:展示协会立足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的各类活动资讯。

科技创新:聚焦钢结构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让您把握行业技术先机。

行业政策:紧跟行业热点,深度解读政策法规,为您呈现最新的行业资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