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钢结构协会召开“新型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最新动态
中国钢结构协会召开“新型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2024-07-056

收录于话题

#成果评价

2024年7月3日下午,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召开“新型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绍兴文理学院、南京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西大学、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汉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

评价会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郁银泉教授级高工为组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立军教授级高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玉银/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夏军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赵新宇教授为成员。会议由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徐金俊、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梁超锋、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新良、南宁学院梁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超锋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会议。

会上,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徐金俊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背景、关键创新技术及成果应用等内容。评价专家们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针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短肢剪力墙、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钢管再生混凝土柱三类组合结构,系统开展了其静动力性能研究,取得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创新成果1

揭示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破坏机理及其抗震性能演变规律,建立了基于损伤的性态设计方法。

创新成果2

发展了适用于高烈度区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墙-墙拼接、墙-梁连接节点,构建了面向稳定-强度-延性为需求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创新成果3

建立了约束再生混凝土破坏准则和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理论,揭示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和框架的破坏机理,创建了基于“材料-界面-构件-结构”多层次需求的钢管再生混凝土震损评定模型。

该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主、参编行业和地方标准7部,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172篇(其中SCI收录48篇、EI收录73篇),出版专著5部。成果成功应用于江苏苏州昆山工研院、内蒙古包头万郡大都城(四期)、浙江绍兴柯桥未来医学中心等20余项工程中,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材料-界面-构件-结构”多层次需求的钢管再生混凝土震损评定模型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成果评价


中国钢结构协会登记机关为民政部,业务接受国资委指导,2021年通过民政部社会组织AAAAA等级评估。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协会依托专家委员会进行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

协会专家委员会现有392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7名,专业范围涉及冶金、建设、石油、化工、机械、船舶、电力、铁道、交通、航空等领域。

申请科技成果评价请在协会官网http://www.cncscs.org.cn/kjcx/cgpj/202104/t20210414_184030.htmll

下载并填写“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申请书”,并联系协会科技事务部。

联系方式: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