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二等奖(21)|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最新动态
二等奖(21)|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2025-04-022

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荣誉表彰

『 第六十一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21) 』



本期项目简介


1

获奖项目名称

寒冷地区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主要完成单位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青岛宏海绿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3

主要完成人

李远中、张将、王燕、张鹏飞、张鹏、俞浩、李太民、王贝贝、张相勇、付硕





项目背景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养老机构需求日益增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康养建筑与传统康养建筑相比更加宜居,其依托的五大技术特征能够有效减缓老年病,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研究成果依托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德未来城康养项目。该项目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总建筑面积30983㎡,共7栋单体。项目采用绿建三星、被动式超低能耗、海绵城市等相关建造技术,其中1号和2号楼需取得德国PHI认证。






创新成果


本研究项目所属超低能耗被动房设计建造领域,本技术体系适用于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中的“绿色设计、高性能围护、高气密性、智慧建造、数字化运维”五大维度相关的设计、施工与运维管理技术,对类似大型博物馆、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也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中建科工研发的寒冷地区装配式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成果1

提出了一种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基于德国PHI被动房认证于设计阶段提出生态设计理念,有效减少本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建筑本体产生的冷热桥并有效隔绝围护系统产生的冷热桥。






创新成果2

提出了一种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围护系统高气密性建造关键技术,有效提高双层保温系统的施工质量与材料利用率,同时提高门窗系统与贯穿构造部位的气密性能,提高建筑整体气密性。






创新成果3

提出了一种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绿色智慧建造关键技术,有效地保障了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五节一环保”的实施,同时基于BIM技术提高了建筑装配率与数字化资源使用率,有效配合各专业工程的合理部署与实施。






创新成果4

提出了一种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数字化低碳运维技术,通过高效新风系统与云管理平台,提高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对一次能源的实用进行合理监测与控制,实现数字化低碳运维。


推广应用


该研发成果在中德未来城康养项目、莱西厂房项目、蓝天航空科技产业园项目进行了应用,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点加快推进了项目进程,创造了经济效益,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加快推动绿色建造做出重大贡献。




END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3号),每年评审一次。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提名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多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有4个年度的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奖励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做好《社会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报告》和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钢结构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系人: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