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二等奖(16)|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最新动态
二等奖(16)|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2025-03-202

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荣誉表彰

『 第五十六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16) 』



本期项目简介


1

获奖项目名称

钢-木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主要完成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3

主要完成人

陆伟东、杨会峰、张小月、谢启芳、高颖、赵勇、岳孔、葛明、史本凯、陶昊天





项目背景

“十四五”规划与“双碳”目标对绿色建材与低碳建筑提出了重大发展需求,建筑行业正从传统高能耗运行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在此背景下,项目将可再生的木材与可重复利用的钢材相结合,形成新型的钢-木组合结构,能够做到大规模工厂化加工,现场快速拼装,整体结构自重轻、运输及基础费用较低,极具环保意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1


研发了基于螺钉-混凝土混合连接的钢-木组合楼盖,以及隐式预应力木梁、钢-木组合柱等组合构件,创建了统一计算理论,提出了通用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成果纳入现行国家标准《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



创新成果2


发明了可更换耗能节点、摩擦耗能节点、自复位节点等部件,研发了植钢板连接和自攻螺杆连接技术,显著提升了结构抗震性能,提出了组件法力学计算模型和全过程分析方法,主编了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通用规范》GB55005。



创新成果3


发明了木构件粘钢连接技术及木壳屈曲约束支撑部件,建立了基于粘钢连接墙体和木壳屈曲约束支撑的钢-木组合结构抗侧力体系,揭示了钢-木组合结构的协同工作机理,主编了现行国家标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26。



推广应用

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件,软件著作权5件;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篇);主编《木结构通用规范》等国家和行业标准4部,参编国家标准7部。项目成果在50余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钢木组合结构项目中得到应用,包括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园主展馆、徐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自然博物馆、淹城初级中学体育馆、山东省黄河故道公园飞虹桥(世界最大跨度木结构拱桥)等,极大促进了我国钢-木结构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江苏省第十届园艺博览会主展馆

徐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自然博物馆

淹城初级中学体育馆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3号),每年评审一次。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提名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多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有4个年度的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奖励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做好《社会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报告》和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钢结构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系人: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