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二等奖(12)|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最新动态
二等奖(12)| 中国钢结构协会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展示
2025-03-0510

收录于话题

#科学技术奖

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

荣誉表彰

『 第五十二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12) 』



本期项目简介


1

获奖项目名称

多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理论与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2

主要完成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建工机械施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建邦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

主要完成人

吕辉、罗靓、钟菊芳、胡晓莲、张俏、周世健、邵炼、张成明、艾志勇、李明





项目背景

本项目属于土木建筑领域,涉及土木工程、地震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本项目针对以下三个方面:(1)谱拟合技术未考虑断层破裂方向性和上盘效应,且不能反映地震动频率非平稳性,随机有限断层法未考虑子源间相互作用、震源破裂面错动量非均匀性及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影响;(2)地震往复作用下多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钢管易于屈曲,对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弱,已有数值模拟方法未能充分考虑材料特性及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3)结构生产施工智能化程度不高与安全监测水平落后等问题,由校企联合攻关,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创新成果


地震动输入研究

1

提出了多断层破裂模式的近场地震加速度时程合成方法。

2

建立了震源谱模型、沿深度变化的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

3

探明了多断层破裂模式下及地震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构造新措施

及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技术

1

提出了一种在钢管混凝土柱内壁焊接拉筋的抗震构造新措施。

2

发展了适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技术。

3

给出了钢管混凝土柱的塑性铰判别方法、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及拉筋设计方法。

多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智能建造

及安全监测技术

1

研制了组合结构部品部件高效生产的新型智能生产加工装备。

2

研发了组合结构安全高效施工与智能监测关键技术。

3

研发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


推广应用


中国建筑业正处于一个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引领生产方式变革、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全面转型升级、以绿色化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多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理论及其关键建造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推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广泛应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以上技术将极大地推动一二三线城市工程建设中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技术的应用,并对智慧城市建设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且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项目成果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江西、江苏、广东、湖北等地区的50余个工程,包括机场、高层建筑、桥梁等类型项目。例如南昌昌北机场T2航站楼、武汉中心大厦和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


项目图片


1












多断层破裂模式相关函数曲线

2












持时空间分布云图

3












钢管混凝土柱有限元破坏云图及滞回曲线对比

4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有限元模型及位移时程曲线对比

5












焊接机器人及复合钢板焊接方法

6












构件智能浇筑技术


2007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钢结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设立“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3号),每年评审一次。


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要求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提名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目前,协会多次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有4个年度的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协会奖励坚持公益性,不收取任何费用,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做好《社会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报告》和社会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钢结构行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


联系人:

刘   丽  010-82229059 13810524096

邱林波  010-82227104 13661109635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